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修月斧

修月斧

源见“玉斧修月”。指神话传说中用以修理月亮的仙斧、神斧。元 萨都剌《和马伯庸除南台中丞以诗赠别》:“桂殿且留修月斧,银河未许度星轺。”


【典源】 唐·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前集卷一:“太和中,郑仁本表弟,不记姓名,尝与一王秀才游嵩山,……将暮,不知所之。徙倚间,忽觉丛中鼾睡声,披蓁 (zhen) 窥之,见一人布衣甚洁白,枕一袱物,方眠熟。即呼之,曰:‘某偶入此径,迷路,君知向官道否?’其人举道略视,不应,复寝。又再三呼之,及起坐,顾曰:‘来此!’二人因就之,且问其所自。其人笑曰:‘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?月势如丸,其影,日烁其凸处也。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,予即一数。’因开袱,有斤凿数事,玉屑饭两裹,授与二人,曰:‘分食此,虽不足长生,可一生无疾耳!’乃起,与二人指一支径:‘但由此,自合官道矣!’言已不见。”

【今译】 太和年间,有两人游嵩山,天色将晚,迷失路径。正在徘徊之时,忽然听到树丛中有人鼾睡声,分开丛树一看,见一人穿着洁白的布衣,头枕一个包袱,正在熟睡。两人将他唤醒,问他知不知道大路怎么走。这人看了看,不回答又睡了。两人又再三唤他,这人才起来对他们说:“你们知道月是七宝合成的吗?月亮像个圆球,它的影子就是太阳晒化的凸出部。经常有八万二千户修理它,我就是其中之一。”于是打开包袱,里面有斧凿,还有两包玉屑饭,这人将饭给二人吃,说吃了可一生不得病。然后起身为二人指路,说完即不见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美诗文技艺高超绝妙; 也用以咏月。

【典形】 宝斧、桂斧、琼斧、修月、修月斧、修月户、修月手、玉斧、月斧、月斧云斤、月天斤、云斤月斧、执斧修月轮、天匠麾月斧、玉斧修圆、玉斧修月、七宝修合、七宝钜斧、修月仙、玉斧功、宝月斧难修。

【示例】

〔宝斧〕 明·唐寅《观鳌山》之二:“金吾不禁夜三更,宝斧修成月倍明。”

〔桂斧〕清·王夫之《沁园春》:“桂斧谁修,玉砂难碾,琢就玲珑七宝装。”

〔琼斧〕 宋·张枢《壶中天·月夕登绘幅堂》:“应是琼斧修成,铅霜捣就,舞霓裳曲遍。”

〔修月〕 元·赵显宏《满庭芳·樵》:“腰间斧柯,观棋曾朽,修月曾磨。”

〔修月斧〕 元·萨都拉《和马伯庸除南台中丞》:“桂殿且留修月斧,银河未许度星轺。”

〔修月手〕 金·雷渊《次裕之韵》:“文字喜逢修月手,津梁愧乏济川材。”

〔玉斧〕 宋·王安石《题扇》:“玉斧修成宝月团,月边仍有女乘鸾。”

〔月斧〕 宋·苏轼《轼在颍州》:“坐思吴越不可到,借君月斧修朣胧。”

〔月斧云斤〕 宋·苏轼《王文玉挽词》:“才名谁似广文寒,月斧云斤琢肺肝。”

〔月天斤〕 明·袁宏道《经太华》:“琢以月天斤,洗以银浦澜。”

〔云斤月斧〕 清·丘逢甲《次韵仙官七言古诗》:“古皇手造今山川,云斤月斧劳诸仙。”

〔执斧修月轮〕 宋·黄庭坚《再作答徐天隐》:“执斧修月轮,炼石补天陬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李勣焚须

    参见:燎须

  • 吉网罗钳

    同“罗钳吉网”。宁调元《癸丑狱中作》诗:“吉网罗钳新伎俩,牛头马面旧跳梁。”并列 唐天宝年间,酷吏吉温、罗希奭为御史,诬陷异己,制造冤狱。比喻酷吏狼狈为奸,危害无辜。吴梅《检点》:“~开阁纳,斧声烛影

  • 雅郑

    《论语.阳货》:“恶郑声之乱雅乐也。”又汉扬雄《法言.吾子》:“或问:交五声十二律也,或雅或郑,何也?曰:中正则雅,多哇则郑。”古代儒家以郑地音乐为淫邪之音。因以“雅郑”为中正高雅之乐与淫邪之乐的代称

  • 如反覆手

    指陆贾奉使劝尉他(tuó驼)降汉称臣,否则败亡如手翻覆一下那么容易。后以此典比喻做事极容易;亦比喻反复无常。陆贾,楚国人,以门客身分跟随高祖刘邦平定天下,被称为有口才之说客,在刘邦身边,时常出使诸侯。

  • 生鱼釜中

    同“釜生鱼”。清吴嘉纪《范公堤行呈汪芾斯先生》诗:“烟火七里曰东淘,淘上儒生饥拾橡……官长自顾室何如?生鱼釜中游荡荡。”

  • 掷果风流

    源见”潘安貌“。指像潘安似的风流仪态。宋无名氏《喜迁莺》词:“掷果风流,谪仙才调,佳婿想应堪羡。”

  • 破五十弦

    《史记.封禅书》:“大帝(即天帝)使素女鼓五十弦瑟,悲,帝禁不止,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。……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。”《史记》中载太帝命素女鼓五十弦瑟,因声极悲,故破之而成为二十五弦。后因以为琴瑟之

  • 醴为穆生陈

    源见“楚筵辞醴”。谓礼遇贤士。唐窦庠《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秘校兼节度参谋同书寄上》诗:“榻因徐孺解,醴为穆生陈。”

  • 度长絜短

    见“度长絜大”。【词语度长絜短】  成语:度长絜短汉语大词典:度长絜短

  • 随何辩

    汉.司马迁《史记.黥布列传》:“汉王曰:‘孰能为我使淮南,令之发兵倍楚,留项王于齐数月,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。’随何曰:‘臣请使之。’……王(指九江王英布)见之。随何曰:‘……故楚不如汉,其势易见也。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