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依样画葫芦

依样画葫芦

宋.魏泰《东轩笔录》卷一:“谷自以久次旧人,意希大用。建隆(宋太祖年号)以后为宰相者,往往不由文翰,而闻望皆出谷下。谷不能平,乃俾其党与,因事荐引,以为久在词禁,宣力实多,亦以微伺上旨。太祖笑曰:‘颇闻翰林草制,皆检前人旧本,改换词语,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。何宣力(致力,用力)之有?’谷闻之,乃作诗书于玉堂之壁曰:‘官职须由生处有,才能不管用时无。堪笑翰林陶学士,年年依样画葫芦。’太祖亦薄其怨望,遂决意不用矣。”(见《稗海》第三函)

此事又见宋.孔平仲《孔氏谈苑》卷四,宋释文莹《续湘山野录》,内容大略同。

陶谷以自己是翰林苑老臣,希望得到提拔。但宋太祖认为,翰苑之人,没有创新,只是模仿照搬,故不用。

后常用以比喻照式模仿,毫无创新的作法。

清.黄宗羲《明儒学案.发凡》:“学问之道,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,凡倚门傍户,依样葫芦者,非流俗之士,则经生之案也。”


见“照葫芦画瓢”。宋·魏泰《东轩笔录》卷1:“谷不能平,乃俾其党与,因事荐引,以为久在词禁,宣力实多,亦以微伺上旨。太祖笑曰:颇闻翰林草制,皆捡前人旧本,改换词语,此乃俗所谓~耳,何宣力之有?谷闻之,乃作诗书于玉堂之壁,曰:官职须由生处有,才能不管用时无,堪笑翰林陶学士,年年~。”


【典源】 宋·魏泰《东轩笔录》 卷一:“ (陶榖) 以为久在词禁,宣力实多,亦以微伺上旨。太祖笑曰:‘颇闻翰林草制,皆检前人旧本,改换词语,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,何宣力之有?’穀闻之,乃作诗书于玉堂之壁曰:‘官职须由生处有,才能不管用时无。堪笑翰林陶学士,年年依样画葫芦。’太祖益薄其怨望,遂决意不用矣。”宋·孔平仲《孔氏谈苑》卷四、宋·文莹《续湘山野录》等亦载,文有不同。

【今译】 宋代陶穀学识渊博,文章出众,为翰林院学士。他因自己才高位低而不满,使亲旧朋党在宋太祖面前进言,称其久居词林,出力很多。太祖听后一笑,说:“听说翰林学士们写文章,都是抄袭前人旧本,不过改换词语而已,这正如俗语所说: 照着葫芦的样子画葫芦、有何费力之处?”陶穀闻后,题诗在玉堂墙上,发泄自己的怨艾。宋太祖更加不悦,一直没有重用他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模仿照搬,套用前例,毫无创新。

【典形】 胡卢弃旧样、依样胡卢、依样画葫芦。

【示例】

〔胡卢弃旧样〕 清·黄遵宪《番客篇》:“长袖善新舞,胡卢弃旧样。”

〔依样胡卢〕 金·元好问《三士醉乐图》:“依样胡卢画不成,三家儿女日交兵。”

〔依样画葫芦〕 明 · 汤显祖《紫钗记》:“你献了呵三杯和万事,降唐呵也依样画葫芦。”


【词语依样画葫芦】  成语:依样画葫芦汉语词典:依样画葫芦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门抱关

    源见“侯嬴抱关”。指贤士年老犹屈居下僚。唐罗隐《早春送张坤归大梁》诗:“为谢东门抱关吏,不堪惆怅满离怀。”

  • 痼烟霞

    同“痼疾烟霞”。宋范成大《廛居久不见山今年益衰此兴亦阑矣》诗:“平生痼烟霞,岁晚成俗物。”

  • 窥豹

    同“窥豹一斑”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构衅》:“书生见识终窥豹,藐公卿那些忠告。”【词语窥豹】   汉语大词典:窥豹

  • 烟波千里

    云烟和水浪茫茫千里,形容江湖远隔。比喻分别后难以再逢。唐代王涯《闺人赠远》诗:“形影一朝别,烟波千里分。”

  • 建安体

    借指喜于创新,反映现实之作。唐王维《别綦毋潜》诗: “盛得江左风,弥工建安体。” 参见:○建安作【词语建安体】   汉语大词典:建安体

  • 宋玉田

    《古文苑》卷一战国楚.宋玉《小言赋》:“楚襄王既登阳云之台,令诸大夫景差、唐勒、宋玉等并造《大言赋》,赋毕。……王曰:‘……有能为《小言赋》者,赐之云梦之田。’……宋玉曰:‘无内之中,微物潜生,比之无

  • 周而复始

    亦作“终而复始”。循环往复的意思。《管子.形势解》:“天覆万物,制寒暑,行日月,次星辰,天之常也,治之以理,终而复始。”《汉书.礼乐志二》:“精建日月,星辰度理,阴阳五行,周而复始。”连动 绕完一周再

  • 嫌生瓜李

    源见“瓜田李下”。谓言行不慎,引起嫌疑。《天雨花》十八回:“嫌生瓜李全不避,至使风波平地生。”

  • 夺衣

    同“夺锦袍”。《剪灯馀话.琼奴传》:“〔耘云〕因呼二生至前,指壁间所挂‘惜花春起早’、‘爱月夜眠迟’、‘掏水月在手’、‘弄花香满衣’四画曰:‘二郎少摅妙思,试为咏之,中月、夺衣,在此一举。’”【词语夺

  • 腰金骑鹤

    源见“骑鹤上扬州”。指升官发财又成仙。金元好问《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》诗:“卖刀买犊未厌早,腰金骑鹤非所望。”并列 腰缠万贯,乘坐仙鹤。比拟发财、成仙之类的得意事。语本南朝梁·殷芸《小说》:“其一人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