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风行草偃”。比喻在上者以德化民,民必向化从善。晋葛洪《抱朴子.用刑》:“明后御世,风向草偃,道洽化醇。”《资治通鉴.魏明帝青龙元年》:“圣化所绥,万里草偃。”【词语草偃】 汉语大词典:草偃
《文选》卷四晋.左太冲(思)《蜀都赋》:“公孙跃马而称帝,刘宗下辇而自王。”唐.李善注:“《后汉书》曰:‘公孙述字子阳,扶风人也。王莽时为导江卒正,更始立,述持其地险众附,遂自立为天子。’”东汉初,蜀
同“邯郸梦”。元许有壬《贺新郎.次吕叔泰南城怀古》词:“为问人间繁华梦,几度邯郸炊黍?”
谓无立足之地或一无所有。《景德传灯录.丰化和尚》:“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,学人向什么处立?”见“上无片瓦,下无插针之地”。卓锥,锥子直立的地方。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扬州丰化和尚》:“~,学人向什么处
悍(hàn汗):勇猛。此典指郭解身材矮小而精明勇猛。后以此典比喻人精明强干;也形容文章、语言之简短而精炼有力。郭解,字翁伯,河内轵(Zhǐ纸,今河南济源县东南轵城镇)人。他状貌矮小而精明勇猛,不饮酒。
源见“牛山下涕”。形容人感伤世代更迭,人世沧桑。南朝 梁江淹《泣赋》:“若夫景公 齐山,荆轲燕市,孟尝闻琴,马迁废史。”
当:敌,抵挡。 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的勇力。 形容人勇猛非凡。语出元.施君美《幽闺记.罔害皤良》:“此子六韬三略皆能,有万夫不当之勇。”元.无名氏《连环计》二折:“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。”《水浒全传》
源见“锦囊佳句”。指书童,童仆。明 汤式《脱布衫带小梁州.四景为诸公子赋》:“问春何处忘机,小奚奴相趁相随。”【词语小奚奴】 汉语大词典:小奚奴
之:这。子:古代通称男女。于归:出嫁。 泛指妇女出嫁。语出《诗.周南.桃天》:“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”明.周履靖《锦笺记.选宫》:“之子于归非等闲,达权通变也还谙,马背不如牛背稳,篮舆番胜板舆安。”
同“化鹏”。闽徐夤《将入城灵口道中作》诗:“高风九万途程近,与报沧洲欲化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