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伍胥抉目

伍胥抉目

抉(jué绝):挖出。此典指伍子胥被谗害自杀,死前告诉人将自己眼睛挖出,放在吴国都城(今江苏苏州)城楼上,看着越人攻入吴都,灭亡吴国。后以此典比喻忠臣贤人被谄害;或比喻忠良赤诚报国,至死不移。伍子胥(?——前484年),姓伍名员,字子胥,后因功封于申,又称申胥。春秋末吴国贤臣,曾劝说吴王夫差乘胜灭越,不许越王勾践请和,吴王夫差不听。后吴王夫差出兵中原与齐国争霸,伍子胥又劝阻,认为放弃心腹之患的越国,去远攻齐国,将要后悔莫及。吴王夫差听信宠臣伯嚭(pǐ痞)谗言,赐剑伍子胥自杀。伍子胥仰天叹息说:“唉!说人坏话之小人伯嚭作乱,吴王却反要诛杀我!我辅你父亲称霸。自你还没有确定为王位继承人时,各位公子们争夺太子之位置,我拚死命在先王面前力争,几乎不得立为太子。你被立为太子后,想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,我却不敢奢望。然而,现在你却听信谄媚小臣之坏话来杀害长辈。”于是告诉他的门客说:“一定在我的坟墓上种上梓(zǐ子)树,使它能够制作棺材;挖出我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东门城楼上,看着越人攻入都城灭亡吴国。”于是伍子胥用剑自杀而死。此典又作“伍员头”、“抉眼”、“忠臣抉目”、“抉眼胥门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66《伍子胥列传》2180页:“伍子胥仰天叹曰:‘嗟乎!谗(chán缠,说坏话)臣嚭为乱矣,王乃反诛我!我令若父霸。自若未立时,诸公子争立,我以死争之于先王,几不得立。若既得立,欲分吴国予我,我顾不敢望也。然今若听谀(yú鱼,谄媚)臣言以杀长者。’乃告其舍人(门客)曰:‘必树吾墓上以梓,令可以为器(梓器,棺材。伍子胥预测吴国必亡);而抉吾眼县(通“悬”)吴东门之上,以观越寇之灭吴也。’乃自刭(jǐǐng井,用剑割脖子)死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绅《姑苏台杂句》:“伍胥抉目看吴灭,范蠡全身霸西越。” 唐·皮日休《馆娃宫怀古五绝》:“素袜虽遮未掩羞,越王犹怕伍员头。” 宋·陆游《书愤》:“剖心莫写孤臣愤,抉眼终看此虏平。” 元·萨都拉《姑苏台怀古》:“忠臣抉目挂东门,可退越家兵伍。” 清·吴伟业《观棋》之三:“南风不竞君知否,抉眼胥门看入吴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国语·吴语》:“申胥释剑而对曰:‘……员 (yun) 不忍称疾辟易,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。员请先死。’遂自杀。将死,曰:‘以悬吾目于东门,以见越之入,吴国之亡也。’”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“ (吴王) 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,曰:‘子以此死。’伍子胥……乃告其舍人曰:‘必树吾墓上以梓,令可以为器; 而抉吾眼县 (悬) 吴东门之上,以观越寇之人灭吴也。’乃自刭死。”

【今译】 伍子胥,名员 (yun),他忧虑越国入侵,屡次进谏吴王,吴王不予采纳,反而听信伯嚭等人的谗毁,派使者赐子胥属镂剑,令其自刎。临终前,子胥对他的门客说:“我死后,要在我的坟墓上种上梓树,以便将来可以做棺材,还要把我的眼睛挖下挂在吴都东门上,让我亲眼看着越兵攻入,吴国灭亡。”说完便伏剑自杀了。申胥,即伍子胥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忠臣含冤被害:或形容臣子忠心为国。

【典形】 抉眼、抉眼胥门、伍胥抉目、伍员头、忠臣抉目、蒿目、抉目伍员。

【示例】

〔抉眼〕 宋·陆游《书愤》:“剖心莫写孤臣愤,抉眼终看此虏平。”

〔抉眼胥门〕 清·吴伟业《观棋》之三:“南风不竞君知否,抉眼胥门看入吴。”

〔伍胥抉目〕 唐·李绅 《姑苏台杂句》:“伍胥抉目看吴灭,范蠡全身霸西

越。”

〔伍员头〕 唐·皮日休《馆娃宫怀古五绝》:“素袜虽遮未掩羞,越王犹怕伍员头。”

〔忠臣抉目〕 元·萨都拉《姑苏台怀古》:“忠臣抉目挂东门,可退越家兵伍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半死心

    比喻勉强生存之人。唐杜甫《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》: “尚错雄鸣管,犹伤半死心。” 参见:○半死桐

  • 金马

    源见“玉堂金马”。借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。宋徐铉《柳枝》词:“金马词臣赋小诗,梨园弟子唱新词。”明何景明《春雪诸翰林见过》诗:“置酒邀金马,开轩对玉珂。”亦指朝廷。唐张祜《送韦正字析贯赴制举》诗:“木鸡

  • 济南剑

    源见“题剑”。赞美敦厚质朴、善不外露之尚书。唐崔融《户部尚书崔公挽歌》:“空馀济南剑,天子署高名。”

  • 楚狂歌凤衰

    同“楚狂歌凤”。清顾炎武《谒夷齐庙》诗:“楚狂歌凤衰,荷篑讥击磬。”

  • 在陈

    同“在陈之厄”。唐韩愈《秋雨联句》:“吾人犹在陈,僮仆诚自郐。”宋 李弥远《春日书斋偶成复用前韵》诗:“来辕去棹自惊频,七十无多半在陈。”【词语在陈】   汉语大词典:在陈

  • 犊鼻相如

    源见“文君沽酒”。借指落魄文士。清李渔《凰求凤.情饵》:“文君空辱当垆手,犊鼻相如只卖羞。”

  • 狐听之声

    源见“听冰”。指冰下流水之声。唐林滋《阳冰赋》:“别浦宵凝,狐听之声乍绝;回汀晓合,虫疑之质俄生。”偏正 指冰下水流的声音。语本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一》引《述征记》:“冰始合,车马不敢过,要须狐

  • 嗅靴鼻

    源见“脱靴㈠”。指挽留清廉有德政的地方官。清袁枚《送补山宫保作相入都》诗:“江南诸父老,相对心茫然。或欲嗅靴鼻,或欲拗马鞭。”

  • 落孙山

    同“名落孙山”。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.苏仲芬》:“场事毕,仲芬文章佳甚,同人决其不出五魁。及揭晓,竟落孙山。”清李渔《怜香伴.僦居》:“只因仕重资格,不肯俯就功名,虽然落过九次孙山,却不曾挫得我一分锐

  • 富贵不能淫

    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后以“富贵不能淫”指不为金钱、地位的引诱而迷惑。亦作“富贵不淫”。《野叟曝言》一一三回:“富贵不淫这四字,原来如此难的。又有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