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任重道远

任重道远

负担沉重,路程遥远。比喻担负的责任既重大又要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。曾子在教导他的学生时说,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又没有毅力,因为他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。以在天下实现仁德为己任,能说不重大吗?到死方休,能说路程不遥远吗?

【出典】:

论语·泰伯》:“曾子曰:‘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’”

【例句】:

商君书·弱民》:“背法而治,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,济大川而无舡楫也。”


并列 任,负担。担子沉重,路程遥远。比喻责任重大,必须历经长期的艰苦奋斗。语本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”张贤华《欲海沉浮》:“赵海生身子往后重重一靠,止住笑,正色道:‘是的,这是个严肃的社会问题……“黄”不扫不行,“丑”不打也不行,~,任务艰巨……’”△褒义。多用于鼓励勤奋进取。→任重致远 负重致远 ↔拈轻怕重 避重就轻 无所作为。也作“任重道悠”、“道远任重”。


解释负担沉重,路途遥远。后用来比喻担负的责任重大,同时还要经过长久的努力。

出处论语·泰伯》:“曾子曰:‘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’”

论语》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,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,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。

曾子(公元前505~前435),姓曾,名参,字子舆。曾参以及他的父亲曾晳都是孔子的弟子。曾晳算是孔子学生中比较能够领略老师胸怀和抱负的一个人。有一次,曾晳和子路、冉有、公西华陪孔子坐着。孔子问他们的志向,曾晳说:“暮春三月,穿上春天的服装,邀上五六个成年人,带上六七个小孩子,在沂水里洗洗澡,到雩台(yú,祈雨台)上吹吹风,然后一路唱着歌儿走回来。”描绘了一个升平祥和的大同世界,得到孔子的赞赏。

曾参的成就比他父亲要高。他十六岁拜孔子为师,勤奋好学,颇得孔子真传,是孔子孙子孔汲(子思)的老师,孔汲又是孟子的老师。因此,曾参上承孔子之道,下启思孟学派,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,后世把他与孔子、孟子、颜回、孔汲并称为儒家五大圣人。

曾参曾经说:“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、意志坚强,因为他们肩负的责任重大,同时征途遥远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他们把仁作为自己的责任,这能不重大吗?他们直到死才停息,这能说不遥远吗?”

近义负重致远

例句

青年人任重道远,要继承的不是财产,而是前辈留下的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,发扬前辈的革命精神。


【词语任重道远】  成语:任重道远汉语词典:任重道远

猜你喜欢

  • 下酒物

    宋.龚明之《中吴纪闻》卷二《苏子美饮酒》:“子美(苏舜钦字子美,宋著名文学家,诗人)豪放,饮酒无算。在妇翁杜正献(杜衍,谥正献,山阴人,为宋仁宗时重臣)家,每夕观书,以一斗酒为率。正献深以为疑,使子弟

  • 郑五歇后

    《旧唐书.郑綮传》:“綮(郑綮,行五)善为诗,多侮剧刺时,故落格调,时号‘郑五歇后体’。”本指一种多用诙谐歇后语的诗体,后以“郑五歇后”指歇后语。清李渔《闲情偶寄.词曲上》:“上半部之末出……宜作郑五

  • 攀龙托凤

    同“攀龙附凤”。南朝 梁钟嵘《诗品》卷上:“次有攀龙托凤、自致于属车者,盖将百计。”见“攀龙附凤①”。南朝梁·钟嵘《诗品》卷上:“次有~,自致于属车者,盖将百计。”【词语攀龙托凤】  成语:攀龙托凤汉

  • 三尸虫

    源见“三尸”。比喻奸佞之人。清钱谦益《送何士龙南归兼简卢紫房一百韵》:“执彼三尸虫,打杀铜驼傍。”

  • 纡青拖紫,朱丹其毂

    纡:系结。青:指青色印绶。拖:曳引。紫:指紫色印绶。朱丹:红色,这里用作动词,是染红的意思。毂:原指车轮中心的圆木。这里指代车轮。 汉制,公侯之印紫绶,九卿青绶。二千石以上官员得乘朱轮。两句形容高官

  • 跃马檀溪

    《三国志.蜀书.先主传》“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,表疑其心,阴御之。”下裴松之注引《世语》曰:“备屯樊城,刘表礼焉,惮其为人,不甚信用。曾请备宴会,蒯越、蔡瑁欲因会取备,备觉之,伪如厕,潜遁出。所乘马

  • 汉二傅

    源见“二疏还乡”。指西汉疏广、疏受。二人分别为汉宣帝太子太傅、太子少傅,故称。二人皆功成身退,为世人所景仰。宋孙觌《向伯恭侍郎致政芗林筑一堂名之曰企疏晋陵孙闻而赋诗》之二:“寥寥汉二傅,千岁一关键。”

  • 三绕枝

    比喻客居他乡,漂泊无依。唐李白《赠柳圆》诗: “还同月下鹊,三绕未安枝。” 参见:○乌鹊南飞

  • 邯郸失步

    同“邯郸学步”。《隋书.王贞传》:“适鄢 郢而迷途,入邯郸而失步。”

  • 叔敖瘗

    源见“楚相断蛇”。指春秋 楚相孙叔敖埋蛇。唐元稹《巴蛇》诗之一:“欲学叔敖瘗,其如多似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