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五月披裘

五月披裘

源见“披裘负薪”。表示清廉孤高,轶群超俗。唐李白《杭州送裴大泽时赴庐州长史》诗:“五月披裘者,应知不取金。”


【典源】 汉·王充《论衡·书虚》:“延陵季子出游,见路有遗金。当夏五月,有披裘而薪者。季子呼薪者曰:‘取彼地金来!’薪者投镰于地,嗔目拂手而言曰:‘何子居之高,视之下,仪貌之壮,语言之野也? 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,岂取金者哉!’季子谢之,请问姓字。薪者曰:‘子皮相之士也,何足语姓名!’遂去不顾。”晋·皇甫谥《高士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春秋吴国延陵季子在齐国游览,见路上有丢落的金子。此时正当五月盛夏,见有位披着皮袄砍柴的人,季子叫住砍柴人说:“把地上金子拿来!”砍柴人将柴镰扔在地上,瞪着眼一甩手说:“您这人怎么地位高贵,眼光却那么短浅,仪表堂堂,语言却那么无礼呢?我盛夏五月披皮袄砍柴,难道是拾金子的人吗?”延陵季子连忙赔礼,请问他姓名。砍柴者说:“您是位以貌取人的人,不值得告诉姓名!”于是离去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山林隐逸之人。

【典形】 披裘、披裘当夏、五月披裘、五月裘、披裘客、五月供垂钓。

【示例】

〔披裘〕 明·陈子龙《石斋先生筑讲坛于大涤山》之二:“此中堪大隐,何计访披裘。”

〔披裘当夏〕 北周·庾信《五月披裘负薪赞》:“披裘当夏,欲外为心。虽逢季子,不拾遗金。”

〔五月披裘〕 北周·庾信《小园赋》:“三春负锄相识,五月披裘见寻。”

〔五月裘〕 清·黄鷟来《挽赵来夫》之七:“一杯待设浇君酒,归去还披五月裘。”


【词语五月披裘】  成语:五月披裘汉语词典:五月披裘

猜你喜欢

  • 桃花依旧笑春风

    见〔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〕。

  • 下乔木而入幽谷

    乔木:高大的树木。幽谷:深暗的山谷。 从高大的树木上下来,进入深暗的山谷中。 比喻处境由好变坏。语出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“吾闻出于幽谷,迁于乔木者,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。”宋.张栻《答吕季克》:

  • 陈情表

    晋时李密作《陈情表》,表中婉转地陈述了为孝养祖母,不能接受朝廷的征召。后因以《陈情表》泛指向朝廷提出辞官归隐孝养父母的呈文。唐白居易《和我年》之三:“何当阙下来,同拜《陈情表》。”明冯惟敏《端正好.徐

  • 据鞍马援

    源见“马援据鞍”。借指老当益壮、思建功业的老将。宋陆游《亲旧见过多见贺长健戏作此篇》诗:“据鞍马援虽堪笑,强饭廉颇亦未非。”

  • 洛阳少年

    同“洛阳才子”。唐高適《古歌行》:“田舍老翁不出门,洛阳少年莫论事。”

  • 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

    鞭子虽长,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去。 比喻力量达不到。语出《左传.宣公十五年》:“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”《资治通鉴.齐纪.明帝建武二年》:“古人有言:“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”。南郑于国,实为马腹也。’”后也

  • 西子颦

    源见“东施效颦”。指极美的姿态。宋吴潜《满江红.二园花卉仅有海棠未谢》词:“西子颦收初雨后,太真浴罢微暄里。”

  • 仰承鼻息

    见“仰人鼻息”。《官场现形记》48回:“回省之后,不特通省印委人员~,就是抚台,因为从前历次承过他的情,不免诸事都请教他,有时还让他三分。”【词语仰承鼻息】  成语:仰承鼻息

  • 鸟尽弓收

    同“鸟尽弓藏”。明汪道昆《五湖游》:“身世沈浮,心事优游,肯待他较猎长杨,鸟尽弓收。”

  • 茧如瓮

    同“茧大如瓮”。宋苏轼《和子由踏青》:“宜蚕使汝茧如瓮,宜畜使女羊如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