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五体投地

五体投地

以两肘、两膝及头部着地的致敬仪式,是印度古代最隆重的礼节。佛教也沿用。《楞严经》卷一:“阿难闻已,重复悲泪,五体投地,长跪合掌,而白佛言。”后来用以比喻对人极其钦佩,推崇备至。


主谓 佛教行最恭敬之礼时,两肘、双膝和头都着地,称作“五体投地”。《楞严经》卷1:“~,长跪合掌,而白佛言。”后比喻崇拜或佩服到极点。冰心《冰心文集》:“对于这种女人,我只有~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佩服到极点方面。→顶礼膜拜 心悦诚服 首肯心折 ↔不甘雌伏 不甘示弱


解释用双肘、双膝及头一起着地行礼。后用来比喻佩服到极点。

出处唐·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卷二:“致敬之式,其仪九等:一发言慰问;二俯首示敬;三举手高揖;四合掌平拱;五屈膝;六长踞;七手膝踞地;八五轮俱屈;九五体投地。”

大唐西域记》是玄奘(唐代高僧,俗称唐僧)取经十九年间游历印度、西域的见闻实录,系奉唐太宗之命,由玄奘口述,弟子辩机整理而成。该书记载了西域至印度一百二十八个国家的都城疆域、地理历史、语言文化、生产生活、物产风俗、宗教信仰等情况,在历史、地理、考古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。

玄奘在《大唐西域记》中介绍说,印度致敬的仪式分为九等。一是用言语慰问;二是低头示敬;三是把手高举起来作揖;四是两手相合以示敬;五是屈膝示敬;六是蹲坐时挺直腰杆;七是弯曲两手两膝示敬;八是弯曲两手两膝再加上低头而表示尊敬;第九即“五体投地”,是九种礼仪中最恭敬的礼拜方式。“五体”即“五轮”,指双肘、双膝和额顶。“五体投地”就是两手两膝及额头都至地以示敬,其过程可描述为,正立合十,屈膝屈肘至地,翻掌,顶礼膜拜。

反义嗤之以鼻

例句

不少同学对李教授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

【词语五体投地】  成语:五体投地汉语词典:五体投地

猜你喜欢

  • 彼其

    《诗.曹风.候人》:“彼其之子,不称其服。”郑玄笺:“不称者言其德薄而服尊。”《左传.僖公二十四年》引作“彼己”。《礼记.表记》引作“彼记”。后以“彼其”讥功德不称其位者。《三国志.陈思王植传》:“今

  • 夕冰

    源见“饮冰内热”。比喻因重任在身而心焦如焚。宋曾巩《送郑州邵资政》诗:“夕冰承命出,昼锦过乡来。”又《送赵资政》诗:“夕冰分外阃,昼锦过江东。”【词语夕冰】   汉语大词典:夕冰

  • 兼弱攻昧

    相传夏桀时政局衰弱昏昧,商汤曾加以征伐兼并。《书.仲虺之诰》:“佑贤辅德,显忠遂良。兼弱攻昧,取乱侮亡。推亡固存,邦乃其昌。”后亦用以指吞并弱小,攻取政治腐败的国家。连动 吞并弱小国家,讨伐昏庸糊涂的

  • 尘污面

    同“尘污人”。清赵翼《庾楼》诗:“危栏瞰天地,千载庾公楼……已无尘污面,尚有月当头。”

  • 朝天曳履

    源见“郑履”。形容大臣深受君王倚重。清吴雯《题夔州翁两照》诗之一:“还看第一声名大,即有朝天曳履时。”

  • 奉檄

    拿到了征召录用的通知书,又作“捧檄”。《后汉书.刘平……传》:“庐江毛义,家贫,以孝行称。南阳人张奉往候之,坐定而府檄适至,以义守令,义奉檄而入,喜动颜色。奉心贱之。及义母死,去官行服,公车徵不至。奉

  • 含哺鼓腹

    《庄子.马蹄》:“夫赫胥氏之时,民居不知所为,行不知所之,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,民能以此矣。”后因以“含哺鼓腹”形容百姓过着安乐的生活。《后汉书.岑彭传》:“狗吠不惊,足下生牦,含哺鼓腹,焉知凶灾?”并

  • 群贤毕集

    见“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”。【词语群贤毕集】  成语:群贤毕集汉语大词典:群贤毕集

  • 举鼎绝膑

    汉.司马迁《史记.秦本纪》:“武王有力,好戏。力士任鄙、乌获、孟说皆至大官。王与孟说举鼎,绝膑。”秦武王自恃有力,同力士孟说比赛举鼎,结果折断了膝盖骨。后因以“举鼎绝膑”用为力小不胜重任的典故。梁启超

  • 彼何人斯

    斯:语助词。相当于现代汉语的“啊”。 他是个什么人啊? 有时带有轻蔑的意味。语出《诗.小雅.何人斯》:“彼何人斯,其心孔艰。”唐.裴鉶《传奇.萧旷》:“俄闻洛水之上有长叹者,渐相逼,乃一美人。旷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