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为渊驱鱼,为丛驱雀

为渊驱鱼,为丛驱雀

为,替。渊,深渊。丛,丛林。比喻由于为政不善,结果使自己的百姓投向别人。孟子认为,桀、纣两个暴君所以丧失天下,是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拥护;而失去老百姓的拥护的原因,又是由于失去了民心。要得到天下方法在于: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,就能得到天下。要得到天下百姓拥护有它的方法:得到天下的民心,便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。要得到天下民心有它的方法,他们所需要的,便替他们收聚起来,他们所讨厌的,便不要强加给他们,不过这样罢了。老百姓归于仁政,就象水向低处流,兽往旷野跑一样。所以替深渊赶来游鱼的是水獭,替森林赶来飞鸟的是鹞鹰,替商汤和周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。现在天下的国君中只要爱好仁德、施行仁政的,那么其他诸侯便都会替他把老百姓赶到境内来。这样的好国君,即使他不想统一天下,也是办不到的。

【出典】:

孟子·离娄》上:“孟子曰:‘桀纣之失天下也,失其民也;失其民者,失其心也。得天下有道:得其民,斯得天下矣。得其民有道:得其心,斯得民矣。得其心有道:所欲与之、聚之,所恶勿施,尔也。民之归仁也,犹水之就下,兽之走圹也。故为渊驱鱼者,獭也;为丛驱爵者,鹯也:为汤武驱民者,桀与纣也。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,则诸侯皆为之驱矣。虽欲无王,不可得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梁启超《现政府与革命党》:“徒使革命党以外之人,犹不能洒一掬同情之泪于彼辈,而对于政府增恶感焉,为渊驱鱼,为丛驱雀,而于政府果何利也!”


其他 把鱼赶进深潭,把雀赶到丛林,原比喻统治者暴政使百姓逃向别国,后比喻不善于团结人,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向敌方。语本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故为渊驱鱼者,獭也;为丛驱爵者,鹯也;为汤武驱民者,桀与纣也。”[例]董事长那种~的错误做法一日不改,公司一日不会有起色。△贬义。多用于描写不善于团结人。也作“为丛驱雀”、“为渊驱鱼”。


【词语为渊驱鱼,为丛驱雀】  成语:为渊驱鱼,为丛驱雀汉语词典:为渊驱鱼,为丛驱雀

猜你喜欢

  • 雷陈胶漆

    《后汉书.雷义传》:陈重“少与同郡雷义为友。俱学《鲁诗》、《左氏春秋》。太守张云举重孝廉,重以让义,前后十余通记,云不听。”“义归,举茂才,让于陈重,刺史不听,又遂佯狂被发走,不应命。乡里为之语曰:‘

  • 渑池会

    战国时赵国蔺相如跟随赵惠文王与秦昭王会于渑池,使以大国自居的秦王不得不以平等的地位对待赵国的故事。《史记.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遂与秦王会渑池。秦王饮酒酣,曰:‘寡人窃闻赵王好音,请奏瑟。’赵王鼓瑟。秦

  • 孟母断织

    参见:断织

  • 持蠡测海

    同“以蠡测海”。唐杜甫《赠特进汝阳王》诗:“谬持蠡测海,况挹酒如渑。”偏正 蠡,瓢,古代舀水用具。用瓢来测量海的容量。比喻用浅薄的眼光去看高深的事物。唐·杜甫《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》:“谬~,况挹酒如渑

  • 凤德之衰

    源见“接舆歌凤”。喻指贤者晚年操行有缺失。《晋书.周?传》:“初,?以雅望获海内盛名。后颇以酒失……庾亮曰:‘周侯末年,所谓凤德之衰。’”

  • 镜台

    源见“秦庭朗镜”。称断案公正严明的官吏。明无名氏《鸣凤记.忠良会边》:“仗公义欲雪冤,望镜台作明见。”【词语镜台】   汉语大词典:镜台

  • 秀才

    原义为称才之秀异者。《史记.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吴廷尉为河南守,闻其秀才,召置门下。”汉始为科目之称(后改称茂才);宋时凡应举者无不称“秀才”;明清称入府州县学生员为“秀才”。亦作书生的通称。【词语秀才

  • 黄耳

    同“黄耳犬”。金元好问《怀益之兄》诗:“黄耳定从秋后到,白头新自夜来生。”【词语黄耳】   汉语大词典:黄耳

  • 一行作吏

    《文选》卷四十三.三国魏.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又闻道士遗言,饵术黄精,令人久寿,意甚信之,游山泽,观鱼鸟,心甚乐之。一行作吏,此事便废。”三国魏时,山涛迁官后,曾举荐嵇康代任其原职,受到拒绝。嵇

  • 先郭隗

    源见“黄金台”。指战国时燕昭王以礼招贤。清侯方域《赠梁明府》诗:“旧曾先郭隗,今始识韩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