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

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

措:安排。泰山之安:比喻安稳如泰山。 不动声色,把国家安排得稳如泰山。 古时赞美宰相的政治风度和治国才能。语出宋.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至于临大事,决大议,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,可谓社稷之臣矣。”元.苏天爵《元朝名臣事略》卷四:“公(指丞相兴元忠宪王谔勒哲)居冢宰,统百官者,逾三月。古之所谓不动声色,措天下于泰山之安,惟公足以当之”明.李贽《焚书.书答.与友朋书》:“周装聋作哑,得老子之体,是故与之语清净宁一之化,无为自然之用,如以石投水,不相逆也。所谓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者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就傅

    《礼记.由则》:“十年,出就外傅,居宿于外,学书记。”郑玄注:“外傅,教学之师也。”后以“就傅”谓从师。唐杨炯《〈王勃集〉序》:“器业之敏,先乎就傅。”【词语就傅】   汉语大词典:就傅

  • 有北

    指不生草木、不可居处的北方极寒之地。《诗.小雅.巷伯》:“取彼谮人,投畀豺虎,豺虎不食,投畀有北。”毛传:“投,弃也。北方寒冷而不毛。”谮人:谗害别人的人。畀( ㄅㄧˋ bì 闭):与。有:作语助

  • 刀头

    源见“大刀头”。“还”的隐语。大刀头有环,环与“还”谐音。唐徐彦伯《鼓吹曲辞.芳树》:“藁砧刀头未有时,攀条拭泪坐相思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惊讹》:“问浪子天边,何日刀头?”【词语刀头】   汉语大词

  • 陶令菊

    同“陶家菊”。唐皇甫冉《和中丞奉使承恩还终南旧居》:“谢公山不改,陶令菊犹存。苔藓侵垂钓,松篁长闭门。”【词语陶令菊】   汉语大词典:陶令菊

  • 铁板铜弦

    同“铁板铜琶”。清蒋士铨《临川梦.提纲》:“铁板铜弦随手弄,娄江有个人知重。”并列 形容豪迈激越的文词、风格。清·蒋士铨《临川梦·提纲》:“~随手弄,娄江有个人知重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风格方面。也作“铁

  • 铁肠石心

    唐.皮日休《桃花赋序》:“余尝慕宋广平(唐.宋璟封广平郡公)之为相,贞姿劲质,刚态毅状。疑其铁肠石心,不解吐婉媚辞。然覩其文而有《梅花赋》,清便富艳,得南朝徐庾体,殊不类其为人也。”唐.宋璟为相,刚直

  • 烧砚

    《晋书.陆机传》:“弟云尝与书曰:‘君苗见兄文,辄欲烧其笔砚。’”后因以“烧砚”谓自愧文不如人而不愿再作。北周庾信《谢滕王集序启》:“非有班超之志,遂已弃笔;未见陆机之文,久同烧砚。”【词语烧砚】  

  • 由博返约

    《孟子.离娄下》:“博学而详说之,将以反说约也。”赵岐注:“不尽知,则不能要言之。”后因以“由博返约”指学成广博之后,更撮其精要,复而归于简约。清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五:“老年之诗多简练者,皆由博返约之

  • 李下

    同“瓜田李下”。南朝 陈徐陵《谢儿报坐事付治中启》:“拾金樵路,高士所羞;整冠李下,君子斯慎。”【词语李下】   汉语大词典:李下

  • 蕉鹿梦

    《列子.周穆王》:“郑人有薪于野者,遇骇鹿,御(迎)而击之,毙之。恐人见之也,遽而藏诸隍(无水池壕),覆之以蕉(同樵,柴薪),不胜其喜。俄而遗(忘)其所藏之处,遂以为梦焉,顺涂(途)而咏其事。傍人有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