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文不名

一文不名

形容极其贫困。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二一章:“如果他有钱给那些人行点贿送包‘烟钱’,也就过去了;可是他身上一文不名。——要是有一点钱,他也不至于连着两天没有一点东西入肚呀。”


见“不名一钱”。廖辉英《红尘孽债》:“当然,我不会让她~地走的,有些事,需要想一想。”


身上没有一点钱,极言贫穷,谓之 “一文不名”,或 “不名一钱”。汉·王充 《论衡·骨相》: “通 ( 邓通) 有盗铸钱之罪,景帝考验,通亡,寄死人家,不名一钱。”言邓通畏罪逃亡,寄死于别人之家,身上没有一个钱。

为什么贫穷无钱谓之 “不名一钱”或 “一文不名”呢?

“文”,原指钱币上的文字,后用以表示计量钱的单位。“一文”,表示钱数极少。

“不名”是何意呢?

“名”,事物的称号。 《管子·心术上》: “物固有形,形固有名。”“不名”,即谓 “没有此称”。因此,“一文不名”犹言 “一文钱的称号也没有”,即 “无钱”之意。

所以,贫穷、无钱谓之 “一文不名”。

身上或家里没有什么可以称作 “”,也就是说不占有 “”,因此, “一文不名”之 “名”可引申为 “占有”之义。如此,则“一文不名”犹言 “一文也不占有”、 “不名一钱”犹言 “不占有一钱”,皆谓极其贫穷之意。


【词语一文不名】  成语:一文不名汉语词典:一文不名

猜你喜欢

  • 泄沓

    同“泄泄沓沓”。《明史.陈子龙传》:“中兴之主,莫不身先士卒,故能光复旧物。今人国门再旬关,人情泄沓,无异升平。清歌漏舟之中,痛饮焚屋之内,臣不知其所终。”【词语泄沓】   汉语大词典:泄沓

  • 魏舒罢郎

    《晋书.魏舒传》;“魏舒字阳元,任城樊人也。……除渑池长,迁浚仪令,入为尚书郎。时欲沙汰郎官,非其才者罢之。舒曰:‘吾即其人也。’襆被而出。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,谈者称之。”晋.魏舒豁达有度量,一次

  • 楚奏

    《左传.成公九年》:“晋侯观于军府(军需仓库),见钟仪,问之曰:‘南冠而絷者,谁也?’有司对曰:‘郑人所献囚也。’使税(解脱)之,召而吊之。再拜稽首。问其族,对曰:‘泠人也(即伶人,乐官)。’公曰:‘

  • 才高八斗

    源见“八斗才”。形容富于文才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偕计》:“不佞姓苏,名轼,字子瞻,眉州 眉山人也。学富五车,才高八斗。”主谓 形容才学很高。蔡敦祺《林则徐》上:“早闻罗兄盛赞元抚先生~,学富五车。”△

  • 如芒在背

    同“芒刺在背”。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.崔秀才》:“众闻之,无不赧然,如芒在背。”述宾 好像芒刺扎在背上。形容非常不安。语本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宣帝始立,谒在高庙,大将军光从骖乘。上内严惮之,若有芒刺在

  • 牧竖亡羊

    源见“臧穀亡羊”。喻尽行亡失。元尹廷高《会稽古陵》诗:“牧竖亡羊千古恨,九疑山下一沾衣。”

  • 画地为狱,议不入;刻木为吏,期不对

    议:议论。期:必。 在地上画个圈圈当监牢,人们议论着不肯进入;刻削个木头上做狱吏,人们也决不同他对答。 旧时形容狱吏凶残暴虐,士大夫宁死也不同他打交道。语出《汉书.路温舒传》:“故俗语曰:‘画地为

  • 北调南腔

    见“南腔北调”。

  • 东野之言

    同“齐东野语”。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“颍川太守髡陈仲弓”南朝 梁 刘孝标注:“按寔(陈仲弓之名)之在乡里,州郡有疑狱不能决者,皆将诣寔……岂有盛德感人若斯之甚而不自卫,反招刑辟,殆不然乎!此所谓东野之言

  • 轻舟已过万重山

    轻快的船已从万山的峡谷中驶过。 形容峡险湍急,舟行甚速。语出唐.李白《早发白帝城》: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,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”元.关汉卿《望江亭》一折:“收了缆,撅了桩,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