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席之地

一席之地

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。出自唐杨贵妃的事迹。杨贵妃(717-755年)名玉环,蒲州永乐(今山西芮城)人,开元二十四年入宫,天宝初被封为贵妃,深受唐玄宗宠幸。天宝九载(750年),因事触怒玄宗,被送至宫外。万年尉吉温入奏说:妇人家没有见识,触怒了圣上,但贵妃侍奉皇上已经很久了,与其把她赶出宫外而受辱,还不如不惜宫中的一席之地,赐她死呢?

【出典】:

旧唐书》卷51《后妃上·玄宗杨贵妃传》2180页:“天宝九载,贵妃复忤旨,送归外第。时吉温与中贵人善,温入奏曰:‘妇人智识不远,有忤圣情,然贵妃久承恩顾,何惜宫中一席之地,使其就戳,安忍取辱于外哉!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35回:“不妨,我们只须一席之地,将就过一夜,车子叫它在门外罢了。”


偏正 指小小的一点地方或一个应有的位置。明·范受益《寻亲记·相逢》:“单身又无行李,但得~,便可安身。”△多用于位置方面。也作“片席之地”。


【词语一席之地】  成语:一席之地汉语词典:一席之地

猜你喜欢

  • 汗牛充栋

    唐柳宗元《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》:“其为书,处则充栋宇,出则汗牛马。”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,运输时可使马牛累出汗来。后以“汗牛充栋”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。宋陆游《冬夜读书有感》诗:“汗牛充栋成何事,堪笑迂

  • 缄扇思母

    南朝宋张敷怀念亡母的故事。《宋书.张敷传》:“生而母亡,年数岁,问知之,虽童蒙,便有感慕之色。至十岁许,求母遗物,而散施已尽,唯得一扇,乃缄录之。每至感思,辄开笥流涕。”

  • 悬目

    同“悬目东门”。傅尃《感事》诗之一:“忍见东门尚悬目,可怜中夜枉横戈。”【词语悬目】   汉语大词典:悬目

  • 蒲鞭不用

    同“蒲鞭不施”。宋陆游《江东韩曹晞道寄杨庭秀所赠》诗:“政成蒲鞭亦不用,地上钱流仓粟红。”主谓 蒲,香蒲。以蒲为鞭,柔软不能伤人。不用蒲鞭惩罚人。比喻为政宽厚仁和。语本《南史·崔景真传》景真“位平昌太

  • 金鹊镜

    源见“飞鹊镜”。指背面雕刻鹊形的铜镜。泛指妆镜。唐李白《代美人愁镜》诗之一:“明明金鹊镜,了了玉台前。”【词语金鹊镜】   汉语大词典:金鹊镜

  • 沧海浅

    源见“沧海桑田”。喻世事变化迅速。唐徐凝《寄海峤丈人》诗:“万丈只愁沧海浅,一身谁测岁华遥。自言来此云边住,曾看秦王树石桥。”

  • 乘鹤缑山

    源见“王乔控鹤”。比喻得道成仙。宋杨无咎《雨中花.七夕》词:“乘鹤缑山,浮槎银汉,尚想风流。”

  • 枕曲肱

    源见“蔬水曲肱”。形容随遇而适,安贫乐道。宋陆游《秋夜读书有感》诗:“但令吾道常无坠,饮水何妨枕曲肱。”【词语枕曲肱】   汉语大词典:枕曲肱

  • 青青河畔草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九《古诗十九首》其二:“青青河畔草,郁郁园中柳。盈盈楼上女,皎皎当窗牖。娥娥红粉妆,纤纤出素手。昔为倡家女,今为荡子妇。荡子行不规,空床难独守。”“青青河畔草”为托物起兴诗句,后常用以抒

  • 鹤怨周颙

    源见“北山移文”。讥弃隐出仕之人。唐罗隐《寄右省王谏议》诗:“鱼惭张翰辞东府,鹤怨周颙负北山。”